![]()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5.1.5 多项式展开
在MATLAB中,有理多项式用它们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进行表示,函数residue()可以将多项式之比用部分分式展开,也可以将一个部分分式用多项式之比进行表示。函数residue()的调用方式如下。 [r, p, k]=residue(b, a):求多项式之比b/a的部分分式展开,函数的返回值r是余数,p是部分分式的极点,k是常数项。如果多项式a没有重根,部分分式展开的形式如下: 其中向量r、p的长度和向量a、b的长度有如下关系: 当向量b的长度小于a时,向量k中没有元素,否则应满足: [b, a]=residue(r, p, k):通过部分分式得到多项式,该多项式的形式为b/a。 【例5-10】 将多项式 和 展开成几个简单多项式的和。其实现的MATLAB代码如下: >> clear all; clear all; b=[1 -1 -7 -1]; %分子多项式 a=poly([1;5;6]); %分母多项式 [r,p,k]=residue(b,a) %进行多项式b/a展开 [b1,a1]=residue(r,p,k); %通过余数、极点和常数项来求多项式b1/a1 b1=poly2sym(b1) a1=poly2sym(a1) b=[1 -1 -7 -1]; %多项式a有三重根 a=poly([1;1;1]); %分母多项式 [r,p,k]=residue(b,a) %展开多项式b/a 运行程序后,输出结果如下: r = 27.4000 -16.0000 -0.4000 p = 6.0000 5.0000 1.0000 k = 1 b1 = x^3 - x^2 - 7*x - 1 a1 = x^3 - 12*x^2 + 41*x - 30 r = 2.0000 -6.0000 -8.0000 p = 1.0000 1.0000 1.0000 k = 1 利用函数[r, p, k]=residue(b, a)将多项式b/a进行展开,结果为余数、极点和常数项。对该多项式进行展开后的结果如下: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8f84d0dbb363599c41a82ebe3f1a9499.png[/IMG] 将余数、极点和常数项带入函数[b, a]=residue(r, p, k)中,可以求得对应的多项式,并通过b/a的形式给出。 当多项式a有三重根1时,对多项式进行展开后的结果如下: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70338cf27190bed5e8a36a2d6ec8477c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5.1.6 多项式拟合
在MATLAB中,函数polyfit()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,得到该多项式的系数。该函数的调用方式为p = polyfit(x, y, n),采用n次多项式来拟合数据x和y,得到以p为系数的多项式。该函数使得p(x)与y最小均方误差最小。 【例5-11】 某数据的横坐标为x=[0.2 0.3 0.5 0.6 0.8 0.9 1.2 1.3 1.5 1.8],纵坐标为y=[1 2 3 5 6 7 6 5 4 1],对该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,代码如下: clear all; x=[0.2 0.3 0.5 0.6 0.8 0.9 1.2 1.3 1.5 1.8]; y=[1 2 3 5 6 7 6 5 4 1]; p5=polyfit(x,y,5); %5阶多项式拟合 y5=polyval(p5,x); p5=vpa(poly2sym(p5),5) %显示5阶多项式 p9=polyfit(x,y,9); %9阶多项式拟合 y9=polyval(p9,x); figure; %画图显示 plot(x,y,'bo'); hold on; plot(x,y5,'r:'); plot(x,y9,'g--'); legend('原始数据','5阶多项式拟合','9阶多项式拟合'); xlabel('x'); ylabel('y'); 运行程序后,得到的5阶多项式如下: p5 = - 10.041*x^5 + 58.244*x^4 - 124.54*x^3 + 110.79*x^2 - 31.838*x + 4.0393 运行程序后,得到的输出结果如图5.1所示。由图5.1可以看出,使用5次多项式拟合时,得到的结果比较差。当采用9次多项式拟合时,得到的结果与原始数据符合的比较好。当使用函数polyfit()进行拟合时,多项式的阶次最大不超过length(x)-1。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e73892daf12b43aada4b6b59b88b3999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5.1.7 曲线拟合图形用户接口
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,在MATLAB中提供了曲线拟合的图形用户接口。它位于MATLAB图形窗口Tools菜单下的Basic Fitting菜单中。在使用该工具时,首先将需要拟合的数据采用函数plot()画图,其MATLAB代码如下: >> clear all; x=[0.2 0.3 0.5 0.6 0.8 0.9 1.2 1.3 1.5 1.8]; y=[1 2 3 5 6 7 6 5 4 1]; figure; plot(x,y,'bo'); 该程序运行后,得到Figure窗口,如图5.2所示。然后选择Tools | Basic Fitting命令,弹出Basic Fitting对话框。单击该窗口右下角的 按钮,将会全部展开Basic Fitting对话框,如图5.3所示。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bca944d8974d45d29704042c47dac6b5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在Basic Fitting对话框的Plot fits选项区域中,勾选5th degree polynomial复选框;在Numerical results选项区域中,会自动列出曲线拟合的多项式系数和残留误差,如图5.4所示。同时,在Figure窗口中会把拟合曲线绘制出来,如图5.5所示。
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b9fb401c3a09f83689d46cd4a5eee7bd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5.2 插 值
在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,插值是极其常用的方法。MATLAB提供了大量的插值函数。在MATLAB中,插值函数保存在MATLAB工具箱的polyfun子目录下。下面对一维插值、二维插值、样条插值和高维插值分别进行介绍。 5.2.1 一维插值 一维插值是进行数据分析的重要方法,在MATLAB中,一维插值有基于多项式的插值和基于快速傅立叶的插值两种类型。一维插值就是对一维函数 进行插值。 1.一维多项式插值 在MATLAB中,一维多项式插值采用函数interp1()进行实现。函数interp1()使用多项式技术,用多项式函数通过提供的数据点来计算目标插值点上的插值函数值,其调用格式如下。 yi = interp1(x, y, xi):其中x必须为向量,y可以是向量也可以是矩阵。如果y是向量,必须与x具有相同的长度,这时xi可以是标量、向量或矩阵,yi与xi具有相同的大小。如果y是矩阵,则其大小必须是 ,n为向量x的长度,函数对 组y值都进行插值。 yi = interp1(y, xi):其中xi默认为1:n,n为向量y的长度length(y)。 yi = interp1(x, y, xi, method):其中输入变量method用于指定插值的方法,默认方法为线性插值('linear')。 yi = interp1(x, y, xi, method,'extrap'):对超出数据范围的插值数据指定外推方法'extrap'。 yi = interp1(x, y, xi, method, extrapval):对超出数据范围的插值数据返回extrapval值,一般设置为NaN或0。 一维插值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。 临近点插值(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):设置method ='nearest',这种插值方法在已知数据的最邻近点设置插值点,对插值点的数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。对超出范围的点将返回一个NaN(Not a Number)。 线性插值(Linear interpolation):设置method = 'linear',该方法采用直线连接相邻的两点,为MATLAB系统中采用的默认方法。对超出范围的点将返回NaN。 三次样条插值(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):设置method = 'spline',该方法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来获得插值点。 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(Piecewise cubic Hermite interpolation):设置method ='pchip'。 三次多项式插值:设置method ='cubic',与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相同。 MATLAB5中使用的三次多项式插值:设置method = 'v5cubic',该方法使用一个三次多项式函数对已知数据进行拟合。 【例5-12】 已知当x=0:0.2:2时,函数 的值,对xi=0:0.03:2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插值。其实现的MATLAB代码如下: >> clear all; x=0:0.2:2; y=(x.^2-3*x+5).*exp(-3*x).*sin(x); xi=0:0.03:2; %要插值的数据 yi_nearest=interp1(x,y,xi,'nearest'); %临近点插值 yi_linear=interp1(x,y,xi); %默认为线性插值 yi_spine=interp1(x,y,xi,'spine'); %三次样条插值 yi_pchip=interp1(x,y,xi,'pchip'); %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 yi_v5cubic=interp1(x,y,xi,'v5cubic'); %MATLAB5中三次多项式插值 figure; %画图显示 hold on; subplot(231); plot(x,y,'ro'); %绘制数据点 title('已知数据点'); subplot(232); plot(x,y,'ro',xi,yi_nearest,'b-'); %绘制临近点插值的结果 title('临近点插值'); subplot(233); plot(x,y,'ro',xi,yi_linear,'b-'); %绘制线性插值的结果 title('线性插值'); subplot(234); plot(x,y,'ro',xi,yi_spine,'b-'); %绘制三次样条插值的结果 title('三次样条插值'); subplot(235); plot(x,y,'ro',xi,yi_pchip,'b-'); %绘制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的结果 title('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'); subplot(236); plot(x,y,'ro',xi,yi_v5cubic,'b-'); %绘制MATLAB5中三次多项式插值的结果 title('MATLAB5中三次多项式插值'); 运行程序后,对数据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,输出结果如图5.6所示。由图5.6可以看出,采用临近点插值时,数据的平滑性最差,得到的数据不连续。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24023e37e4ebc90a752e196825d803a5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选择插值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运算时间、占用计算机内存和插值的光滑程度。下面对临近点插值、线性插值、三次样条插值和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进行比较,如表5.1所示。临近点插值的速度最快,但是得到的数据不连续,其他方法得到的数据都连续。三次样条插值的速度最慢,可以得到最光滑的结果,是最常用的插值方法。
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642aaad075a8632b19c3b3db5cd58288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2.一维快速傅立叶插值
在MATLAB中,一维快速傅立叶插值通过函数interpft()来实现,该函数利用傅立叶变换将输入数据变换到频域,然后用更多点的傅立叶逆变换,变换回时域,其结果是对数据进行增采样。调用格式如下。 y=interpft(x, n):对x进行傅立叶变换,然后采用n点傅立叶反变换,变回到时域。如果x是一个向量,数据x的长度为m,采样间隔为dx,则数据y的采样间隔是dx×m/n,其中n必须大于m。如果x是矩阵,该函数对矩阵x的列进行操作,其返回的结果y与x具有相同的列,行数为n。 y=interpft(x, n, dim):在dim指定的维度上进行操作。 【例5-13】 利用一维快速傅立叶插值实现数据增采样,其实现的MATLAB代码如下: clear all; x=0:1.1:8; y=sin(x); n=2*length(x); %增采样1倍 yi=interpft(y,n); %采用一维快速傅立叶插值 xi=0:0.55:8.3; %要插值的数据 figure; %画图显示 hold on; plot(x,y,'ro',xi,yi,'b-'); legend('原始数据','插值后结果'); 运行程序后,输出的结果如图5.7所示。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6c862881cfd92f0fba67a80b239a3cf5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5.2.2 二维插值
二维插值主要用于图像处理和数据的可视化,其基本思想与一维插值相同,对函数 进行插值。在MATLAB中,采用函数interp2()进行二维插值,其调用格式如下。 zi=interp2(x, y, z, xi, yi):通过初始数据x、y和z产生插值函数y = f(x, y),返回值zi是(xi, yi)在函数f(x, y)上的值。 zi=interp2(x, y, z, xi, yi, method):其中method为可疑采用的插值方法。二维插值采用的方法有4种,分别是'nearest'、'linear'、'spline'和'cubic',其中线性插值为默认的插值方法。 zi=interp2(x, y, z, xi, yi, method, extrapval):当数据超过原始数据范围时,用extraval进行替代的一种外推方法。 【例5-14】 二维插值函数实例分析,分别采用'nearest'、'linear'、'spline'和'cubic'进行二维插值,并绘制三维表面图。其实现的MATLAB代码如下: >> clear all; [x,y]=meshgrid(-4:0.8:4); %原始数据 z=peaks(x,y); [xi,yi]=meshgrid(-4:0.2:4); %插值数据 zi_nearest=interp2(x,y,z,xi,yi,'nearest'); %临近点插值 zi_linear=interp2(x,y,z,xi,yi); %系统默认为线性插值 zi_spline=interp2(x,y,z,xi,yi,'spline'); %三次样条插值 zi_cubic=interp2(x,y,z,xi,yi,'cubic'); %三次多项式插值 figure; %数据显示 hold on; subplot(321); surf(x,y,z); %绘制原始数据点 title('原始数据'); subplot(322); surf(xi,yi,zi_nearest); %绘制临近点插值的结果 title('临近点插值'); subplot(323); surf(xi,yi,zi_linear); %绘制线性插值的结果 title('线性插值'); subplot(324); surf(xi,yi,zi_spline); %绘制三次样条插值的结果 title('三次样条插值'); subplot(325); surf(xi,yi,zi_cubic); %绘制三次多项式插值的结果 title('三次多项式插值'); 运行程序后,输出的结果如图5.8所示,分别采用临近点插值、线性插值、三次样条插值和三次多项式插值。在二维插值中已知数据(x, y)必须是栅格格式,一般采用函数meshgrid()产生,例如本程序中采用[x, y] = meshgrid(-4:0.8:4)来产生数据(x, y)。另外,函数interp2()要求数据(x, y)必须是严格单调的,即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。如果数据(x, y)在平面上分布不是等间距时,函数interp2()会通过变换将其转换为等间距;如果数据(x, y)已经是等间距的,可以在method参数的前面加星号'*',例如参数'cubic'变为'*cubic',来提高插值的速度。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536473152acd20cb2698cff3985c3def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5.2.3 样条插值
在MATLAB中,三次样条插值可以采用函数spline(),该函数的调用格式如下。 yi=spline(x, y, xi):通过初始数据 产生插值函数 ,然后对数据xi进 行插值,返回值 。采用这种调用方式时,其相当于yi=interp1(x, y, xi, 'spline')。 pp=spline(x, y):该函数通过对初始数据x和y产生插值函数,并进行返回。然后利用函数ppval()对数据xi进行插值计算,其调用方式为yi=ppval(pp, xi),其中pp为插值函数。 【例5-15】 对正弦函数 进行三次样条插值,代码如下: clear all; x=0:10; %原始数据 y=sin(x); xi=0:.25:10; %插值数据 yi=spline(x,y,xi); %三次样条插值 pp=spline(x,y) %产生插值函数 y1=ppval(pp,xi); %结果相同y1=yi y2=interp1(x,y,xi,'spline'); %结果相同y2=yi figure; %画图显示 plot(x,y,'o',xi,yi); legend('原始数据','三次样条插值'); 运行程序后,得到的三次样条函数如下: pp = form: 'pp' breaks: [0 1 2 3 4 5 6 7 8 9 10] coefs: [10x4 double] pieces: 10 order: 4 dim: 1 原始数据和三次样条插值后的结果,如图5.9所示。在该程序中,分别采用3种方法进行三次样条插值,输出结果分别是yi、y1和y2,其输出结果都相等。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d5c6d9c3236877273715ebd3923d52cb.png[/IMG] |
回复: MATLAB应用大全 书连载
5.2.4 高维插值
在MATLAB中,采用函数interp3()进行三维插值,该函数的调用格式如下。 vi=interp3(x, y, z, v, xi, yi, zi):该函数通过初始数据 产生插值函数 ,然后对数据 进行插值,返回值为vi。 vi=interp3(x, y, z, v, xi, yi, zi, method):该函数中method为可以采用的插值方法,共有4种,分别是'nearest'、'linear'、'spline'和'cubic',其中线性插值为默认的插值方法。 【例5-16】 利用函数interp3()进行三维插值,代码如下: clear all; [x,y,z,v]=flow(10); [xi,yi,zi]=meshgrid(.1:.25:10,-3:.25:3,-3:.25:3); %创建网格数据 vi = interp3(x,y,z,v,xi,yi,zi); % vi为25*40*25 slice(xi,yi,zi,vi,[6 9.5],2,[-2 .2]); shading flat 程序运行后,输出结果如图5.10所示。在程序中,利用函数flow()产生数据 、 和 ,均为 的三维矩阵。利用函数meshgrid()产生网格数据, 、 和 均为 的三维矩阵。利用函数interp3()进行三维数据插值,采用系统默认的线性插值方法。 [IMG]http://www.tu265.com/di-687fd8a68ac4df1774c2d87d875bfe14.png[/IMG] 在MATLAB中,进行高维插值的函数还有interpn(),可以进行 维插值,可以采用的插值方法,共有4种,分别是'nearest'、'linear'、'spline'和'cubic',其中线性插值为默认的插值方法。此外,在进行 维插值时,需要利用函数ndgrid()产生 维空间上的网格。 |
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。现在的时间是 17:06。 |
Powered by vBulletin
版权所有 ©2000 - 2025,Jelsoft Enterprises Ltd.